Powered by APSense Business Network

浅析个人理财

Song Liang | 02. 商业分析 | 星期六, 9月 30th, 2006

  个人理财这个概念你我都知道,但我可以说你我都不十分知道,相信那些持有个人理财证书的人也只过停留在一个低水平的认识程度上,对于整个个人理财过程只是一知半解。这里我将从一个全新的视野来看待个人理财。

  首先对于个人理财的解释,我认为是个人财产管理,什么是个人财产?我认为是一切和个人相关具有经济价值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总和。

  对于有形资产很容易理解,个人拥有的存款,股票,房产等等可以直接拿来做交换的经济物品。对于有形资产的管理相对容易,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减少损失,二是增加收益。减少损失主要指通过合理的方式减少个人有形资产的流失,例如通过合理避税、降低交易手续费、减少中间交易环节等方式使资产损失较低到最低水平。增加收益是指通过投资买卖、储蓄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方式追求个人资产的边际收益最大化。虽说有形资产的变化就这两种情况,但每种情况的处理手段也大有讲究,对于只有极其有限资产的我也无从顾及,但我可以从抽象角度来看,有形资产的管理是不同理财渠道在不同时间的组合,使个人有形资产总和最大化。

  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这也许仍然处在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首先需要看看哪些是个人无形资产?这里包括知识资产,关系资产,品牌资产和情绪资产。知识资产是个人所具有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等文化资产。关系资产是个人的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合作关系等社会关系的资产。品牌资产是联系个人的价值体现,是与社会群体共同持有的一种资产。最后情绪资产可能会让人有点摸不着边际,每个人都希望能时刻保持着愉悦,自由,轻松的心态,但往往工作,社会,家庭给与的压力无法回避,你所具备的积极情绪相对而言也是稀有的,因此这就是个人情绪资产。这里的每一种无形资产管理说起来都颇为复杂,既然本文只做浅析个人理财便不在此展开讨论,也许你可以告诉我些你的想法。

  一个人能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作整体的管理,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也许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哪天你听到类似像全面质量管理一说的全面个人理财管理,那么这个社会又向前进步了一步。

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

Song Liang | 00. Social Network,02. 商业分析 | 星期三, 9月 27th, 2006

  对于商品经济社会,生产的任何产品服务的初衷在于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目前市场几乎所有的需求均属于显性需求,这也是科特勒先生在其市场营销学的主要观点。但是数字化经济让我们发现更多的机会在于满足人们的隐性需求,我对于隐性需求的理念来源于互联网的经济行为。无论是今后制造业或服务行业,如何满足用户隐性需求将成为一个新的思考问题。

  到需求首先同样也需要从欲望说起,在科特勒的市场营销导论中提到欲望是指人类需要经由文化和个性塑造后所采取的形式。从这个定义上,显而易见是经过后天或经过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或生活环境影响所产生,那么对于不同学习经历,不同国家地区理所当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换言之人们这种欲望是很容易变化的,这就是显性欲望的表现。那么什么是隐性欲望呢?隐性欲望是人们内在不易变化的固有特征。它更是处于马斯洛需求金子塔的中上层位置。这种欲望即使对于个体而言,也可能是不容易察觉或不愿意承认的。它也极可能与卡耐基所说的人性弱点有着一定联系,对于隐性欲望的分析,将能从另外一种意识形态出发,去挖掘人们的潜意识,并以某种手段将潜意识通过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捕获隐性欲望的特征及内在联系。

  需求是在人们具有购买力条件下的欲望转变。需求告诉我们欲望通过经济上的交换来满足自我的欲望。这里就不难理解什么是显性需求,什么是隐性需求了。通常显性需求往往是具体的,例如一个人需要了解当前时间,他的需求是去获得一只手表,那么生产手表的厂商首先会考虑如何生产一只精确的手表,然后再考虑手表的其他特性,包括手表的款式,易用性,外观及附加价值。而对于隐性需求的分析,即逆向思考,同样一个人需要一只手表,难道他真的是为看时间而需要吗?现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知当前时间,手机都带有时钟功能,计算机也都具备显示时间的功能,那么什么是他的隐性需求呢?可能一款印有国际品牌的豪华手表更能满足他的需要,他需要的是体现个人的价值品味,仅仅如此吗?不,要发现隐性需求的根源,更需要从人的本性角度去分析,适当需要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人类的众多本性是具有普遍性,不容易受地区文化差异而影响。在不同层次上的隐性需求是和个人的需求阶层密切相关,如同电子从低能阶层向高能阶层跳跃时需要吸收更多能量才能进行,人类的隐性需求的变化也正是如此。

  未完待续,请阅读2007年出版的《Web 2.0 市场营销学》第一章。

论梦的预言

Song Liang | 01. 宋氏论语 | 星期一, 9月 25th, 2006

  也许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在梦中遇见将来发生的某件事情,暂且称之为梦的预言。

  一个个生活都有着许多愿望,或美好或无奈,但必须承认这是发自内心的自愿行为。这些愿望或强烈或平常,在个体的思维空间中飘荡,从构思到实现有着一个未知的过程。

  愿望的达成,这点我不怀疑,愿望的达成呈现的是美梦的重现,而愿望的现实实现是需要人的动力和前瞻性,但时常我们忽略了另外一种起着推动作用的因素 – 潜意识。如果我们的愿望有20%能付诸实现,假释这20%的愿望中有20%的在梦中的出现过,而梦中的情形多为达成后的显意。这样一衡量便有4%机会出现梦的预言,梦中愿望达成的潜意识更可能去推动现实实现的可能性。

  那么梦预言的成功几率取决于愿望的实现率和梦中的出现率。

  在之前的假设,4%的梦的预言几率会是怎样的概念呢?如果每两日作一次梦,那么2个月能就会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人们通常对罕见或通灵化的事件有其记忆很深,那么这样一次事件的延续性会变得很长,况且有人会日日皆有梦。

  既然对梦的预言性作此解释,那么梦中情景真的与现实情景一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与前文梦的预言性并不冲突,对于愿望的达成我们更在乎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但是一旦结果相似,那么我们全然忽略或遗忘梦中愿望达成的过程,但同样归属于梦的预言作用,这便是所谓梦的预言!

变化,计划,假话

Song Liang | 08. 漫步暇思 | 星期六, 9月 23rd, 2006

变化说: 计划和假话你们同流合污, 背信弃义.
计划说: 变化你让我丧失尊言, 我鄙视你的存在.
假话说: 只有我假话才是真正的表里如一!

发宣传单的小姑娘

Song Liang | 02. 商业分析 | 星期一, 9月 18th, 2006

今天晚上约了一个朋友打乒乓, 我到了指定地点, 但是朋友还没有到, 我在约定地点等待时看到一个发宣传单的小姑娘,夜幕降临,但是仍能观察到来往的人群和她递传单的动作。

她发送宣传单的过程很简单,我先说下宣传单的内容,是一个外语培训机构的单页宣传资料,很显然这个宣传资料的潜在用户是那些年轻人。由于等待的地方人流不小,而且靠近一所大学院校附近,周围来往的人群中符合条件的人群也占很大的比例。这个小姑娘在每位身边擦过的行人,通过一声“你好”,然后期望对方能接受她递来的传单,完成一个简单的面向个人广告促销行为。

现在我需要假设下这个小姑娘的收入结构,根据我的经验她的收入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即等待时间和接受传单用户数来计算,但我相信前者相对更少些,那么这个姑娘更多的“业绩”在于能活动否在单位时间内发送更多的传单。从她身边走作的行人数量我暂定为一个稳定数量(前提她已经观察并比较过各地的人流量情况才做出选择)。那么现在的问题简化成如果她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就是提高转化率(接受传单的人数/走过的有效行人数)。

我站在她对面,观察了一会,发现实际的转化率很低,大概在20%左右。要提高她的转化率由两点我猜想是可行的:

1. 改变问候语
  目前她对于每个行人同过说“你好”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这个并不是很合适,原因在于几点,其一是目前太多的发传单通过你好来招呼行人,有些做法过于激进导致人们对于此招呼语产生反感,更多的是不信任感。那么用哪个词更好呢?记得在《影响力》一书的第一章互惠原则。如果换成“谢谢”是不是会更好呢?因为当你主动先感谢对方,把压力转嫁给接受者,使对方对此感到愧疚感呢?假如在对方未接受传单前受到他人的感谢,必然会让他意识到举手之劳未尝不可,达到心理平衡。如果不用“谢谢”,可能通过其它类似的感激语会起到同样的效果。

2. 增加提前量
  在她发送传单的时刻,都是在对方即将擦肩而过的时候,这个时间简单的估算下在0.5秒之内,人的正常反应可能有时还会滞后于这个时间长度,对于匆忙的行人更加反应不过来,为何不在行人走到身边的半米前就主动递上传单,将响应时间提高到1秒或更高一点点,这样让对方有更多的心理准备,也能最大化获取注意力,这岂不更好呢?

本打算花点钱让她按我的方法来尝试下,此时好友已到,下次有机会去做做这个实验看看是否如我所料。

论抽象

Song Liang | 01. 宋氏论语 | 星期四, 9月 14th, 2006

对于具体的事物:

任何一个时间段的物象,都是由一个个时间片的物体组合而成
任何一个物体是由无限的平面组合而成
任何一个平面是由无限的线条组合而成
任何一个线条最终是由无限的点构成
因此,我们可以称点是一切事物的抽象体

然而在精神意识层面的抽象,那又是个怎样地过程呢?

首先我们谈谈为何要抽象,我们做一切事情都是有动机的,
所谓感性行为就其本原也一定和某些事物有着潜在关系,
世界不存在纯粹无动机行为。

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下,人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
你能说你游离在大海之外吗?我们为了寻求更多的统一,从而
把自己上升到更高的高度,那就是抽象,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抽象。
为了寻求真理,我们牺牲眼前的表象,让意识如万箭齐发,穿越它,
看透它,去发现那个称之为本原的意识点。

这个词汇让我们现在彼此如此激动,因为他也是所有学科发展的根本。
不论数学,物理学,经济学,医学无不都在寻找道,道既是抽象的本意。

思考到这里,让我们来看看这更有趣的现象。

理论的研究过程是:具象 -〉抽象
理论的应用过程是:抽象 -〉具象

这个过程中,前后两者的抽象间可以划上等号,但是两个具象是明显不同的。
后者比前者更高阶,覆盖面更广,这就是学术发展解释的抽象。

web 2.0

Song Liang | 00. Social Network,02. 商业分析 | 星期三, 9月 6th, 2006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当我即将揭开它神秘面纱的那一刻,时光岁月因此定格。

  这是场极其令人迷惑的游戏,从表面看似平淡无奇,循规蹈矩,但那最复杂多变的一面正匿藏它的背后,这对于我而言是个挑战,我欢欣鼓舞的接受。这几日,时常问我自己,为何没有人去真正揭示它的秘密,澄清客观的事实呢,终于在一次散步中,我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用数学的术语就是两个词:算两次和排列组合。前者是思想的变换,后者是行为的构成。

  这里无需更多讨论这个主题,愿此作为圣诞节的礼物与朋友们分享!

 

论人性的构成

Song Liang | 01. 宋氏论语 | 星期二, 9月 5th, 2006

  每个作为个体的人,任何外在表象上的差异如同动物形体上的区别,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有着超自然的精神思想。我以前一直过于强调从物质运动角度来解释思想的变化活动,现在我承认这是错误的,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1/0是没有意义的算式,为何我们不能反过来思考让没有意义变成有意义的0/1。许多情况下我们茫然在自我价值追求中,老生常谈短暂生命多可贵,可当一天我们终老病死的那一刻,还有多少人挺直腰杆,重复那一样的话呢?

  我相信人的天性更多是由人的本原特征和后天环境一同造就的。前者如同大自然中的三原色,简单确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它并非指的是智商、情商等因素,而是人的感性因素,如贪欲,表现欲,情欲等等,而后者更多的是学习过程所决定。学习是经验的长期积累,概念与具象重复关联和转化,抽象意识也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

  由于本原特征的要素并不多,造成人与人的差异无非是在各因素上的强弱程度不同,而后者会产生更多的选择及组合。假使每个人一生阅读500本书,那么只要有20本不同的组合,就可以达到天文数字规模的种类。可见这也是产生极其丰富,不同个性的起源。

  其实一个人的独立思想的形成在幼童时期已经存在,之后就是通过外界的环境不断深化和扩展延伸的他的思想。如同全息现象,从微观到宏观,从片面到整体,都存在一种特征形态,它是人性多么美妙的内在形体,如同冬天飘落的雪花,当我们拿一个足够大倍数的放大镜去观察它,似乎一直保持一种统一的风格。

互联网的大智慧

Song Liang | 02. 商业分析 | 星期五, 9月 1st, 2006

理论基本成形,等待验证,暂不公开

互联网的小智慧

Song Liang | 02. 商业分析 | 星期五, 9月 1st, 2006

Power Linking + Golden Content = Serious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