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APSense Business Network

揭示墨菲定律(Murphy’s Law)

Song Liang | 05. 精神分析 | 星期三, 12月 20th, 2006

  世间有许多事物都是有因可寻,但是当我们失去对起因的理解,那么结果似乎会蒙上一层神秘面纱,让人叹为观止。这如同在数学定理中,我们对已知的定理进行不断演算和推断,得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推论,当我们的推论一次次深入时,推论的源头(定理)将于此推论的联系从形式上看来越来越薄弱,以至于我们都遗忘产生该推论的最初定理,最终推论的神奇性也随之显现出来。

  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摩菲定律(Murphy’s Law)是个众所周知的定律,他能够广为流传并渗透于各种领域,其中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摩菲定律与梦的预见性从某种角度有着非常的相似性,它们都是人们潜意识活动对正常意识行为的干扰,而人们对于潜意识达成作为对未知预见作用的效果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而忽略了与之相反的其它可能。在讨论摩菲定律与心理活动的相互关系之前,让我们简单回顾下摩菲定律的内容及产生背景。

  摩菲定律是指”任何你觉得它可能会出错的事, 它就真的会出错!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引申为”所有的程序都有缺陷”,或是”若缺陷有很多个可能性,则它必然会朝令情况最坏的方向发展”。这句话是在1949年间, 参与美国空军发展高速载人工具的研发工程师Edward A. Murphy, Jr.所说, 故而以此为命名。当时模拟实验已清晰要求参与者把夹用正面夹好,结果还是有参与者连续47 个夹都夹错了,故此引申出一件事可以差到尽的时候便会差到极限。

  另外有一个被摩菲定律时常拿来引用的例子就是蛋糕落地的情况,如果你将端着的奶油蛋糕不当心落到干净地毯上,往往是蛋糕奶油一面与地毯相碰。这里如果我们不考虑物理原因,例如蛋糕的重心,下落高度,空气阻力等因素是否会更易导致前面的情况发生,蛋糕落地的例子是对于普遍蛋糕而非特定的蛋糕的落地情况分析,每一种蛋糕都会有不同的构造结构,因此我们更关注心理原因导致蛋糕落地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表面上看,人时刻追求愿望的达成,那么在这个例子中毫无疑问,正常的人都希望蛋糕落地造成的最小破坏,损失降为最低。但是请不要忘记,这种想法只是我们意识层面所考虑到的,而一个人的潜意识被压抑的欲望,即在蛋糕落地那短暂时刻,没有被自我的力量所完全压抑,我们自然而然是心中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让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这种无意识行为有时产生的效果会比有意识行为更为精准,换言之,无意识增强了我们某种行为预测能力。对于这一点,可以从我们日常多习惯性行为就可以看出,习惯性的动作往往”失误率”更低,这大概可以归功于我们无意识的驱动力量吧。

  前面我们是对于满足摩菲定律可能发生现象的讨论,接下来有个更重要的问题放在我们面前,摩菲定律真得适用于普遍现象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如果摩菲定律真能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方面,那么我们人人不就都成预言家了吗?我认为摩菲定律能被不少人认同出于两种情况更符合定律的规则,第一种情况是对于一件可能出错的事情,我们已经有微弱意识并感知到可能存在的隐患,而在我们的无意识中把隐患出现的可能放大,而实际行为因受无意识的影响产生反向意志的行为。第二种情况是摩菲定律多数运用于过失行为,即导致与期望不符行为的发生,这里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不希望那件事情发生吗?也许另外一种潜意识在干扰着我们的行为,当那种潜意识能量足以突破自我有意识控制,那么那些既是出乎意料(意识),又是意料之中(潜意识)事情的发生也情有可原了。

  摩菲定律的预见性可以同梦的预见性有相类似的解释,而我这点与弗洛伊德的观点不谋而合 – “预言性的梦还是不曾实现的居多,只是做梦者的轻信使他更乐于忽视这一点”。我们对于许多现象的存在都加以个人主观假想,而将重点放置于假想成功的情况,而对失败或与我们意愿相背的事例都可能带有一定的抗拒性,个人偏见也就由此而产生。许多所谓的预见作用往往都是和这种个人偏见紧密相关,而预见性这个词也是人们所期待的。 

油画之瓦罐

Song Liang | 06. 生活掠影 | 星期日, 12月 17th, 2006

painting1.jpg
完成于2006.11

Voluntina

Song Liang | 05. 精神分析 | 星期二, 12月 12th, 2006

  这个单词并不现存于目前的任何一种语言,它来产生于我今天下午的无意识,现在我来分析下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由于近日在阅读弗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最近对于自己的口误,笔误比平时更多了点关注。这个有无意识产生的新名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分析无意即有意的道理。

  今天下午我在写文档上网查资料的时候,访问了网站 http://www.43things.com/zeitgeist,在页面最底下有不少常被引用的单词及词组列表。其中有一个单词Volunteer特别显著,那么这个单词和voluntina有何关系呢,在看到volunteer所在的页面使用浅蓝色为边框,我在早期与同事玩足球游戏或看世界杯时,Argentina的队衣多数选择该颜色,因此有理由让我将volunteer与Argentina联系在一起,各取一半就形成了voluntina, 如果认为这样简单组合就是我产生那个词的原因,这似乎太低估了我们潜意识的能力。在两个月前家人送我一个华伦天奴的钱包,我当时就觉得奇怪怎么产地在广州,经上网一查原来是个假冒华伦天奴品牌生产商生产的钱包,当时我就觉得对此国内品牌丧失好感,但是由于valentino与voluntina的发音十分相近,因此促进了前面两个单词的组合。但是我随口说出这个单词时,心理暗示它的拼写是后者而非前者,这是因为对那个冒牌华伦天奴心存反感,所以我只记住了它的发音,而忽略了它的拼写。

  现在看似已经明了voluntina的产生,但有一点不容我忽视,我完全可以在心中默读这个词,又是什么原因将其从口中念出的呢。后来我又让自己仔细回想了当时情景,才发现当时似乎在我的脑中有闪过基督山伯爵的身影。原来在大学期间,我阅读过一本由大仲马写的名著《基督山伯爵》,这就多出来一个新的疑问怎么把voluntina和《基督山伯爵》联系在一起,我隐隐约约感到voluntina和该书中某个人物相关,于是我在Google中搜索音译词汇“瓦蒂娜”,没有合适的结果,我进一步搜索关键词“蒂娜”,让我大吃一惊,果然书中有一个人物名为“瓦朗蒂娜”,它与voluntina发音如此之近,这才是voluntina出现的最初原因,的确我承认对于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颇为推崇,他的勇敢及智慧让人敬佩,我想不少人都愿自居于他,那么瓦朗蒂娜是个怎么人物呢?她是维尔福的长女,具体印象也不太深刻,可能是因为她让我联想到了基督山伯爵。
  
  如果要再深入分析的话不免涉及过多个人隐私,就到这里适可而止,有时一个细微的念头,它背后都是一个丰富的故事,如同梦思一般,分析的目的不在于预测未来,而是让我们更多了解自己。

论假设

Song Liang | 01. 宋氏论语 | 星期六, 12月 9th, 2006

  经济学家习惯于在众多定理前补充上假设的条件,正是因为这个假设的存在,让定理变得完美无缺,这时候我们便可冲上一杯咖啡,闲情雅致一番,或点上一支烟,云里雾里走马观花游览一遍梦幻境地。此时,我们联想翩翩,憧憬美好未来,我们相信生活因我们的存在而更有意义,激情四射,花儿不再凋谢。

  这世界不再无限,困惑源于假设,追求快乐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假设如同松动的链带,这部驶往未来的快车却如此不坚固,也许还没有多少前行却早已支离破碎,假设是堕落的渊源,但它仍是这世上的宠儿。

  我们也许因假设而前行,也许因假设而气馁,也许因假设而遗憾,太多的假设,太多的梦,无情的假设,将我们无情的弃舍,假设即如此,不如超越假设!

数与文 (12) – 赠危爱华

Song Liang | 09. 短  文 | 星期五, 12月 8th, 2006

为梦初醒似朦胧
爱晓末声近苍穹
画山画水画心声
情起情灭情意浓

论催眠

Song Liang | 01. 宋氏论语,05. 精神分析 | 星期一, 12月 4th, 2006

  经过这两天接受张同研教授催眠术的培训,我已经对此理论基本掌握,催眠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仍然是件颇为神奇的事情,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治疗方式,被人半信半疑所传播。由于电视及表演在某种程度夸大了催眠效果也同时弯曲了人们使用催眠术的原始动机,也正因为人们天生具有反叛及破坏的本能,让我们误以为催眠术作为控制他人为目的的神奇活动,也将魔法师,巫师所具有独特的法力转移给了催眠师,这种既让人感到生畏又让人向往的感觉无疑是每个人所渴望和好奇的。

  判定一种精神治疗的效果主要从三方面,即治疗效果,治愈周期,治愈后的稳定性。催眠治疗对于适应症在前两者基本能做得很好,但是对于稳定性方面仍颇为争议,这也是弗洛伊德最终放弃催眠治疗方法而转为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对于强迫性症状张教授也承认运用催眠术是极其难以治疗的,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弗洛伊德创建精神分析学派的初衷就是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来治疗强迫性障碍及歇斯底里症候。在催眠课中有个典型的例子,张教授之前有一个年轻人患有视觉障碍症,在他的眼前时而有白色阴影出现,但是在眼科检查下并没有任何生理症状,由此可以分析那个白色阴影是病人自己想象出来的。张教授通过对该病人进行催眠治疗发现该病人在早期孩童时期受到性的原因导致的精神创伤,张教授并没有把这个早期的创伤产生的过程告诉该病人,而是通过编制了一个场景类似的神话故事告诉了该青年。然后,这个青年醒后因为通过这个故事蕴含的潜意识去治疗精神疾病,随后逐渐康复。这里与精神分析有着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既是让病患将导致疾病的潜意识浮现到意识层面,随之病症逐步消失,而区别点是精神分析是让病人逐步正视潜意识突破病人对于潜意识的压抑及抗拒,而催眠是通过告知一个新故事来传达故事中的隐喻,隐喻的对象既是前面所提到的潜意识。

  在张教授的课程中,在催眠师给被催眠者治疗时,总是通过一个类比故事来纠正被催眠者的错误观念,这一点似乎是催眠师通过先期对病人了解后通过梦的工作机制,给被催眠者编制了一个合乎情理的梦,而催眠者在催眠结束后,因为受这个人为梦的暗示,从而逐步消除病症。那么从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那就是让病人讲述他自己自然的梦,然后分析师与病人一同来对他的梦解析,来发现潜在的压抑现象,并将被自我压抑的潜意识浮现到意识层面,如此一看催眠术与精神分析在梦方面的处理正好互为相反。

  以上谈了催眠术与精神分析一些关系,催眠对人的影响作用主要就是暗示过程,而如果纵观社会现象,这种心理暗示无处不在,最普遍的暗示行为为个人暗示及集体暗示两种。催眠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暗示过程,也是催眠师与被催眠者间建立的高度信任关系,那么我们平时生活中的暗示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暗示行为,既有建立在信任关系上,也有建立在不信任的关系上。如果要将这个话题展开,我们可以让思想自由驰骋,可以包括对社会认同作用,品牌感情传递,人与人交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基于暗示作用来进行相互交流和引导的。

  催眠过程的指示术语是极其简单,我想任何一个具有小学文化的人都可以随口说出,但是大师级催眠师却具有两个并非常人所拥有的。一点是催眠师的人格魅力,他将以神的原型自居,他的病人将受他的精神所感染,如果说催眠师用一种超自然的能量集中向他被催眠者释放,这点毫不夸张。另外一点催眠师具有超强的联想能力,因为要将病人的潜意识在短时间内选择一个可类比的故事,并连贯的讲出,这一点足可以与文学家具有的想象力所攀比。因此优秀的催眠师既具有神学家的气质也要具有文学家的想象力,并能通过观察被治疗者的细微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些气质和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现在我仍然是个旁观者,也并非企图要进入这个陌生的领域,但对于这个让人所谓神秘的领域,即使走马观花游览一遍,也让人大开眼界。